让“三平”精神光耀中原
——全省务工创业人员弘扬“三平”精神座谈会侧记
河南地处中原,几千年来,平凡的河南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华夏文明的重任,默默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此艰辛的过程赋予了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河南人精神独到精炼的总结,体现了河南人骨子里的不畏艰险、侠肝义胆。
在平凡、平静、平常的生活之中,我省在外务工人员、我省在豫务工人员以及外省在豫务工人员均为弘扬“三平”精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9月16日,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务工创业人员举行了一场弘扬“三平”精神座谈会,参会的务工人员分别讲述了自己和身边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三平”精神的体现。
■要有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坚强信念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保洁队队长周建结合自己从光山县走出如今担任队长的经历,诠释了“三平”精神的内涵。1988年只身进京做保洁员的周建非常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就业机会,平时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当上了保洁队的队长。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感召大家。每逢节假日,他总是放弃休息,冲在工作的第一线。当队员看到这一切时,无不奋力争先。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抗击“非典”,58名队员没有一人退缩,一丝不苟地做好了垃圾收集转运、喷杀消毒等工作。正是因为周建出色的保洁工作,使他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2003年到2009年周建连续三届高票当选为北京市东太平社区居委会委员。周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河南人,成为首都社区居委会的成员,他感到无比的荣幸。在京工作20多年,周建被评为“在京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优秀进京创业青年”、“首都文明之星”、“河南省劳动模范”等。他说,通过对“三平”精神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以后要将“三平”精神当做座右铭,继续发扬中原儿女吃苦耐劳、朴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驻地做贡献,为河南添光彩。
平静并不意味着平庸、认命,平静也不意味着麻木、不思进取。郑州市保安公司中原分公司副经理陈传军是一位来自驻马店确山县的农民工,保安和大多数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一样,是一个极平凡的岗位,社会地位不高,容易遭人误解。但陈传军始终认为,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岗位虽然平凡,但仍可以有不平凡的追求。从干这份工作开始,陈传军就要求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在门口站个岗,而是从熟悉单位的日常工作做起,争取达到服务态度一流、业务素质过硬。
“多年来,我学会了吃苦,学会了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懂得了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商丘市汇丰棉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挡车工高美丽说。1999年初中毕业的她,抱着改变家中生活条件,减轻父母负担的愿望走上了打工之路。由于没有任何技术,她只能干些重活、脏活、累活。于是高美丽意识到只有掌握一门精湛的技术才能让自己的生活真正好起来。经过一番努力,她在棉业公司的培训中学到了挡车技术,并成为操作尖子和技术能手。高美丽认为踏踏实实地坚守岗位比什么都重要,干就干出个样来,作为一名务工人员,只有多付出一些努力,多流一些汗水,才能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只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定能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出绚丽多彩的人生路。
■要有恪尽职守、回报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致富不忘社会责任。河南省华都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允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他每年都能带出家乡青年上万人,并带回一个多亿的纯收入。通过在外务工,让家乡的青年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新了观念的同时也掌握了一技之长。现在,他们中很多人在外都成了技术、管理骨干,有的还做了施工队长、项目经理、个体老板,有的回家后成了家乡致富的能手、带头人。周国允不仅为家乡打井、修路、建村室、建学校、照顾“五保”老人,还出资建了一座希望小学,解决了周围村庄700多名儿童就学难的问题,并累计为安阳市慈善总会捐款15万元。
把做好平凡的本职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河南经济崛起的光荣使命,忠诚履职,不畏艰难。只有把强烈爱国爱家热情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才能让务工人员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闪光。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马运来就在他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为家乡做着贡献。作为建筑工人,建筑产品的质量优劣牵扯到千家万户,如果不做到精心施工,造成质量隐患,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在施工中,马运来时刻保持着极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丝毫不敢有一点马虎,在工程质量上不断精益求精。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从班组开始把住源头,监督好每道工序,在近几年的施工工程项目中从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多项工程还荣获了省市质量大奖。马运来说,河南务工人员众多,而其中建筑工人又是主力军,所以在建筑工人中提倡“三平”精神很有必要。
坚持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把博爱融入管理,促进事业发展。三门峡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君是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农民打工者,通过努力打拼,不辞辛苦跑业务、跑项目,不断壮大了自己的事业。在管理实践中,他一方面严格按规范规程加强工程管理,另一方面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工作上严格,生活上体贴。当有员工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胡君总会伸出友谊之手,无私相助。他觉得在平凡的生活中,注意把平平常常的事做好,诚信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日积月累,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诚信经营,胡君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连续几年都超过千万元,上缴国家利税数百万元,解决就业近400人,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胡君说:“反哺报恩,回报社会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为了报答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胡君捐款数万元给家乡农村修路、架桥、铺设农电;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他慷慨解囊,多次义捐数万元支援灾区;今年上半年,胡君又感召三门峡山东商会为河南兰考县多所贫困小学捐款捐物数万元,收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凯发ag旗舰厅的荣誉证书。
■要有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光荣使命感
从平凡到不平凡,需要勇于开拓,不断拓展新的境界。来自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文新说,他是山区农民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从农村老家来到了信阳市。白天,提着家里积攒的鸡蛋沿街叫卖,晚上,就在路边房檐下和衣而睡。从贩鸡蛋的日子里,刘文新看到茶农从山里担出茶叶来卖,他逐渐悟出茶叶经营的商机,开始将眼光转向有着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茶叶上。正是因为他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刘文新的茶叶公司门面由一间发展到65家专卖店,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把健康、诚信、创新、责任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奋力追赶实现跨越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静中酝酿激情,在平常中奉献精彩,让别人看你的角度从俯视变为仰视,让我们的事业发展更具潜力、更有活力!”郑州八方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生说。17岁就来郑州打工的张春生,卖过菜、拉过煤、洗过碗,睡过火车站、住过大马路,他从打杂零工开始一步步做到厨师,并且还开了家自己的饭店。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张春生找到了新的事业发展方向。他看到输送农民工出国务工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随即展开行动,成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公司,为阿联酋、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输送农民工。如果没有当初从家里走出来的勇气,也许就不会有张春生现在的生活和经历。每每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张春生都会感慨地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一直以来只是想平平凡凡、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看到通过我的努力送出国门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国外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收入,赚到钱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生活过得更好,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再回头看看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辛酸及苦难,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要有树立新风、弘扬正气的家乡自豪感
“北京好人”李高峰在座谈会上讲了他在京务工的10年历程,不禁感慨万千。2001年初到北京的李高峰在找工作时因为自己是河南人,多次受到用人单位的拒绝,看到一些地方的宣传栏里写着污蔑河南人的标语,那些话深深刺痛了李高峰的心。那时,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光,证明河南人是好样的。2001年到2007年间,李高峰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热心帮助别人、维护环境卫生、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河南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007年,在他的感召下,有40多名老乡成立了“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的行动,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也为在京务工的河南人赢得了更多的赞扬和尊重。这10年的时间里,李高峰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河南人“三平”精神的内涵,成为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险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的典型代表。
河南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深切体会到,农民工虽然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们集中起来可以发挥最大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张全收在公司里组织大家通过学习“三平”精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三平”精神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先进典型经验总结、模范事迹报告会等方式,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综合整体素质。张全收说,通过对“三平”精神和先进典型的深入学习,员工们纷纷表示要做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在弘扬新风正气中成为侠肝义胆的河南优秀人才,为河南添光彩。“三平”精神激励了全顺公司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农民工就业、创造价值之路,走农民工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家乡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多方互利共赢,造福社会的新型模式。
“你们河南人太好了。”郑州市豁达食品厂王君军说。我来自湖南,在郑州打拼了许多年,河南人的勤劳憨厚帮助我的企业发展壮大,我愿意与河南人共事一辈子。
河南华健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南生是一名江西人,他初来河南创业时就感受到了河南人朴实踏实的精神。公司司机宋国策是个转业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16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纰漏。租售部经理申君大学毕业后来到华健公司,从前台一步步做起,多次为客户服务放弃轮休机会,甚至在大年初一都在部门值班,为来办事的客户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在华健公司,还有许多这样平凡的河南籍务工人员。熊南生说,在华健置业有限公司的126名员工中,95%的人是河南人,他们是公司的骨干成员,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也正是他们撑起了整个公司。华健公司成立和发展的3个阶段都凝聚着许多优秀河南员工的心血和奉献,这是华健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的根基和法宝。
河南人总体性格内敛,平时显得“平凡、平静、平常”,但却有着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有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三平”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河南的传承,是以求真务实的理性、敢闯爱拼的勇气、爱国爱乡的情怀为主要内容的河南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展现和最新概括。我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三平”精神在务工创业人员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务工人员把做好平凡的本职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河南经济崛起的光荣使命,忠诚履职,不畏艰险。可以肯定,“三平”精神是河南子弟投身家乡发展、祖国建设的巨大动力。广大河南务工创业人员,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追求,以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极强责任感,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属于河南人的贡献。
(文/本报记者 苑海震 实习生 张 磊 图/本报记者 史长来)